您现在的位置:蓝月亮精选料 > 德育之窗 > 健康教育 > 正文内容

【数·百年】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更新日期:2021-03-29 浏览次数:

   2021中央一号文件出炉,“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”被划成重点。 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。

   立足国内,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,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,也是我们一以之的大政方针。 这些年我们的粮食生产抓得很紧,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“优秀”。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这两个“秘笈”——“藏粮于地”和“藏粮于技”。 【“藏粮于地”】“藏粮于地”也就是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,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。 同时要建设高标准农田,真正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。

   五十年代开始,全国开始了大范围垦荒运动。

   凭着“艰苦奋斗”的信念,人们把颗粒无收的荒地变成了丰饶多产的良田,北大荒变北大仓。

   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耕地面积平稳上升,在近几年守住了那根红线。

   1949年后,我国开始治理大江大河,截至2019年我们建成了98000余座水库,人工和河灌溉沟区更是四通八达,旱涝灾害大大减少,有效灌溉面积也在同步增长,意味着农业生产单位和地区水利化程度和农业生产趋向稳定。 【“藏粮于技”】“藏粮于技”就是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,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。 七十年代,为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,中国人民除了艰苦奋斗,也默默进行科学技术上的革新。

   1972年,国家通过了一项重点科研项目——杂交水稻。

   第二年,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。 堪称中国水稻育种史的一次重大突破。 1976年,籼型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208万多亩。 产量增加20%以上。 水稻之后,玉米与甘薯的优良新品种也相继培育成功。

   近几年,我国在良种繁育上也在不断下功夫。

   2017年和2019年,我部分两批认定了百余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,以提升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,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。 目前,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%以上,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%,良种为粮食连年丰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撑。 【我们有粮心中不慌】在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科技进步的“加持”之下,我国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,每公顷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每公顷公斤增加至2020年的5734公斤。 我国也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。

  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,比上年增加113亿斤,增长%,粮食生产再获丰收,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万亿斤以上。

   2020年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80公斤左右,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。

   我们中国完全有底气端稳国民饭碗,保障粮食安全。

   来源:国家统计局、农业农村部、新华社、央视新闻编辑:陈凯茵、陈伸、张天漪(实习)制作:侯轶铭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